咏草

[宋代]: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咏草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草,而实非咏草,只是借草抒情,构思奇特,别有风味。

  古代诗人多以草写别情,诉离忧,白居易的“萋萋满别情”,就是一个典型。

  此诗首联出句似乎是韦应物《滁州西涧》头尾两句的合成:“独怜幽草涧边生”,“野渡无人舟自横”。面对这一境界,诗人提出不知谁懂得忘忧这个奇怪的问题,但似乎没回答,其实不用回答,就是“草”。

  颔联和“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相似,但比白居易这两句写得好,“绿水”和“斜阳”,不但更具体,而且更富鲜明的形象;“随”和“带”这两个动词也比“侵”和“接”好,更富拟人的韵味,更富动感。

  颈联逆转,赋予“草”以异样的情味:金谷园中“流水无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怜金谷坠楼人”?石头城下“但寒烟衰草凝绿”,是否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草”则有“国破家亡欲何之”的无穷惆怅。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国,却不能重生再造。

  尾联结情。诗人怅望“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遥想富甲一代的石崇早已“灰飞烟灭”,绝代佳人绿珠早已“花落人亡两不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无穷感慨不由涌上心头。可再往深处想,人还不如草,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是统统都可以抛弃的。想到这,诗人的心渐渐平静了。

俞紫芝简介

唐代·俞紫芝的简介

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诗》卷六二○录其诗十六首。

俞紫芝共有诗(20篇)

猜你喜欢

北门观涨

元代许衡

雨水添新涨,陂湖没旧痕。人迷堤口路,船上树头村。

岁事知前误,秋耕未可论。谁怜徭役外,天亦吝深恩。

题清风阁

宋代赵抃

锦川城里玉溪横,溪上浮图画阁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风终日为谁清。

同孔加淳父诸君集时济山斋分赋得主人林馆秋

明代王懋明

寂寂扬雄宅,清凉几席虚。

萸香馈来酒,萤死读残书。

三月晦日作

弘历

贪程忘日有常谈,忽报春蓂落尽三。应趁清和归冀北,恰留九十在江南。

未孤柳媚还花冶,虑误吴耕及越蚕。更有予心深惬处,皇州好雨应时甘。

中隐庵

宋代赵德孺

在昔避世贤,隐居岂自喜。甘守西山饿,清洗颍阳耳。

一旦事高尚,万古激贪鄙。孰谓乐山林,便可轻朝市。

江上送吴殿麟定还歙

清代姚鼐

我行江北路漫漫,送尔江南山万盘。青天落日如相忆,更倚莲花峰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