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女
[元代]:揭傒斯
我本朱氏女,住在临川城。家世事赵氏,业惟食农耕。
五岁父乃死,天复令我盲。莫知朝与昏,所依母与兄。
母兄日困穷,何以资我身。一朝闻密言,与盲出东门。
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不见所向途,但闻风雨声。
行行五里馀,忽有呼兄名。兄乃弃我走,客前抚我言。
我与赵世亲,复与汝居邻。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
我身尽沾濡,不复知我身。汝但与我归,养汝不记年。
涔涔遵旋路,咽咽还入城。城中尽惊问,戚促不能言。
望门唤易衣,恐我身致患。再呼我母来,汝勿忧饥寒。
汝但与盲居,保汝母女全。我母为之泣,我邻为之叹。
喜我生来归,疑我能再明。况得与母居,不异吾父存。
我今已十三,温饱两无营。我母幸康强,不知兄何行。
我母本慈爱,我兄亦艰勤。所驱病与贫,遂使移中情。
当日不知死,今日岂料生。我死何足憾,我生何足荣。
所恨天地生,不如主翁仁。谁能为此德,娄公名起莘。
我本朱氏女,住在臨川城。家世事趙氏,業惟食農耕。
五歲父乃死,天複令我盲。莫知朝與昏,所依母與兄。
母兄日困窮,何以資我身。一朝聞密言,與盲出東門。
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不見所向途,但聞風雨聲。
行行五裡馀,忽有呼兄名。兄乃棄我走,客前撫我言。
我與趙世親,複與汝居鄰。聞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濱。
我身盡沾濡,不複知我身。汝但與我歸,養汝不記年。
涔涔遵旋路,咽咽還入城。城中盡驚問,戚促不能言。
望門喚易衣,恐我身緻患。再呼我母來,汝勿憂饑寒。
汝但與盲居,保汝母女全。我母為之泣,我鄰為之歎。
喜我生來歸,疑我能再明。況得與母居,不異吾父存。
我今已十三,溫飽兩無營。我母幸康強,不知兄何行。
我母本慈愛,我兄亦艱勤。所驅病與貧,遂使移中情。
當日不知死,今日豈料生。我死何足憾,我生何足榮。
所恨天地生,不如主翁仁。誰能為此德,婁公名起莘。
唐代·揭傒斯的简介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揭傒斯共有诗(191篇)
近现代:
吕思勉
日暮园林花似霰。皓齿明眸,何处闲相见。枝上流莺千百啭。
新声似怨韶光换。
日暮園林花似霰。皓齒明眸,何處閑相見。枝上流莺千百啭。
新聲似怨韶光換。
宋代:
方岳
自有诗来几许诗,玉堂吹彻又茅茨。
阿谁不爱梅花句,未省梅花爱阿谁。
自有詩來幾許詩,玉堂吹徹又茅茨。
阿誰不愛梅花句,未省梅花愛阿誰。
明代:
徐熥
千丝万缕斗妖娆,和雨和烟陌上飘。夜夜篴声关塞路,年年杯酒灞陵桥。
隋堤台女输浓黛,楚国佳人斗细腰。只恐章台春易老,几回攀折恨萧条。
千絲萬縷鬥妖娆,和雨和煙陌上飄。夜夜篴聲關塞路,年年杯酒灞陵橋。
隋堤台女輸濃黛,楚國佳人鬥細腰。隻恐章台春易老,幾回攀折恨蕭條。
:
谢晋
青葱树隐赤阑桥,浦溆人家望望遥。开过桃花春浪暖,闲看翡翠戏兰苕。
青蔥樹隐赤闌橋,浦溆人家望望遙。開過桃花春浪暖,閑看翡翠戲蘭苕。
:
李能哲
故人似春色,新岁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满园行看花。
别来多旧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诗情健,同吟对落霞。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
别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
明代:
黄廷用
朔风一阵胡沙起,誓死烽烟欲报恩。拔剑长驱抵绝漠,鸣弓射兽献辕门。
朔風一陣胡沙起,誓死烽煙欲報恩。拔劍長驅抵絕漠,鳴弓射獸獻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