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伐怨欲的成语故事


克伐怨欲

拼音kè fá yuàn yù

基本解释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宽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暂未找到成语克伐怨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克伐怨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逆道乱常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裾马襟牛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擦肩而过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唯物主义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反治其身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