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的成语故事


矫枉过正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

基本解释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矫枉过正的典故

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矫枉过正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晁错,从而出现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矫枉过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后继有人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素昧平生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五花大绑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臭名远扬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胆寒发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群龙无首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珠宫贝阙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