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诛的成语故事


罪不容诛

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

基本解释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的典故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办案的官员纷纷维护他。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终于汉武帝把他满门操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罪不容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妄自尊大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舍安就危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上气不接下气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合浦珠还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名山大川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妇人醇酒 语出《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閒……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供不应求 《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困而不学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目眩心花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