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郑燮的诗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正气诗歌100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370页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郑燮简介

唐代·郑燮的简介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共有诗(68篇)

猜你喜欢

送苏修往上饶

唐代李嘉祐

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
世事关心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泊舟处,江月奈人何。

大风上陶然亭和壁间韵四章 其一

清代吴曾徯

尘界何人悟太空,飞鸿回首影匆匆。三千归路愁吟里,九十春光客梦中。

黯淡黄沙昏落照,萧骚绿苇战遥风。閒亭借此聊清睡,一任回来鬓发蓬。

閒居杂咏 其五

黄文仪

雨后添诗兴,花前破笑颜。知音千古少,得趣一心欢。

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

明代李东阳

涧筿岩杉处处通,野寒吹雨堕空蒙。

垂藤路绕千年石,老鹤巢倾半夜风。

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 其五 秋荷

明代韩上桂

当年学步试娇娆,此日残妆恨寂寥。风袭纨罗衣渐薄,露抛金粉气全销。

扁舟游女劳相忆,去国骚人枉见招。独守空房双蒂断,寸心谁为寄归潮。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唐代韦应物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