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 (卑躳屈膝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ēi gōng qū xī,卑躬屈膝是贬义词。。。。

拼音读音
拼音bēi gōng qū xī
怎么读
注音ㄅㄟ ㄍㄨㄥ ㄑㄨ ㄒ一ˊ
繁体卑躳屈膝
出处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例子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正音“膝”,不能读作“qī”。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没有骨气,谄媚讨好卖身投。
辨形“膝”,不能写作“漆”。
辨析卑躬屈膝和“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奴颜婢膝”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而且一般不用在描述动作的前面。
谜语奴才相
近义词奴颜婢膝、阿谀奉承、阿谀奉迎
反义词刚正不阿、不亢不卑、宁死不屈
英语bow low and humiliate oneself
俄语раболéпствовать(раболéпно)
日语自分を卑下してんにこびへつらう
德语(vor jm) auf dem Bauche kriechen(unterwürfig)
法语s'aplatir,s'abaisser,s'humilier devant
※ 成语卑躬屈膝的拼音、卑躬屈膝怎么读由微词典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卑躬屈膝)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 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 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 转弯磨角 | 见“转弯抹角”。 |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 踵趾相接 |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 |
| 表面文章 |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
| 角巾东路 |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
| 国士无双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
| 来情去意 |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
| 淫辞邪说 |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
| 泥塑木雕 | 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
| 人非草木 | 见“人非木石”。 |
| 秋高气爽 |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
| 旗开得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
| 长驱直入 | 驱:快跑;长驱: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直入:不停顿地一直向前。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 |
| 伶牙俐齿 | 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 |
| 咬牙切齿 |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
| 患得患失 | 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
最近成语拼音查询:
更多成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