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 (聲色俱厲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g sè jù lì,声色俱厉是中性词。。。。

拼音读音
拼音shēng sè jù lì
怎么读
注音ㄕㄥ ㄙㄜˋ ㄐㄨˋ ㄌ一ˋˊ
繁体聲色俱厲
出处《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例子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
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的语气。
辨形“厉”,不能写作“历”。
辨析声色俱厉和“正颜厉色”;都有“语言态度严厉”的意思;但声色俱厉偏重在态度凶;“正颜厉色”偏重指表情严肃。
谜语霹雳火;雷鸣电闪
近义词疾言厉色、正言厉色
反义词和颜悦色
英语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俄语делать грозный вид
日语声(こえ)も顔つきもきびしい
法语ton et mine également sévères(avoir l'air furieux)
※ 成语声色俱厉的拼音、声色俱厉怎么读由微词典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声色俱厉)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 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 改过迁善 |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 
| 不辱使命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 干干脆脆 |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 推三阻四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 
|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 敲诈勒索 |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 永垂不朽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 |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 进进出出 | 走进走出,穿进穿出。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 骄傲自满 |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 
| 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 
| 暴露无遗 |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最近成语拼音查询:
		                                更多成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