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状
词语解释
行状[ xíng zhuàng ]
⒈ 即行述。
英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 deceas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履历;事迹。
引《汉书·高帝纪下》“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行状,年纪也。”
《后汉书·李善传》:“时 钟离意 为 瑕丘 令,上书荐 善 行状。”
《晋书·刘弘传》:“臣輒以 勃 为 归乡令,贞 为 信陵令。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曾子之说》:“孔子 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此 孔子 未死前自作行状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阿Q 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⒉ 文体名。专指记述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章。也称状、行述。
引唐 李翱 《百官行状奏》:“凡人之事迹,非大善大恶,则众人无由知之,故旧例皆访问於人,又取行状諡议,以为一据。”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书孝经卷》:“洪思 作夫人行状,言卒之日,以所临 忠端公 《孝经》,授其子 棻堂。”
国语辞典
行状[ xíng zhuàng ]
⒈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勰唐·李翶〈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引《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
近事迹
行状[ xìng zhuàng ]
⒈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
最近近义词查询:
冲击的近义词(chōng jī)
相像的近义词(xiāng xiàng)
效果的近义词(xiào guǒ)
平时的近义词(píng shí)
鹑衣百结的近义词(chún yī bǎi jié)
演出的近义词(yǎn chū)
溶化的近义词(róng huà)
全体的近义词(quán tǐ)
文化的近义词(wén huà)
停止的近义词(tíng zhǐ)
这样的近义词(zhè yàng)
平等的近义词(píng děng)
分开的近义词(fēn kāi)
昏暗的近义词(hūn àn)
暗杀的近义词(àn shā)
教导的近义词(jiào dǎo)
出发点的近义词(chū fā diǎn)
守正不阿的近义词(shǒu zhèng bù ē)
宣布的近义词(xuān bù)
电话的近义词(diàn huà)
探索的近义词(tàn suǒ)
特殊的近义词(tè shū)
世界的近义词(shì jiè)
闷闷不乐的近义词(mèn mèn bù lè)
若即若离的近义词(ruò jí ruò lí)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wěi tuō委托
- lí hé shī离合诗
- sè diào色调
- lóng dōng龙东
- huì liè会猎
- huā fèi花费
- fāng xiāng suān芳香酸
- dāng zhōng当中
- líng gǎn灵感
- yì yuán议员
-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
- liáng tǐ zhòng量体重
- guā dā dā呱打打
- sè dāng色当
- chù xiàn yí huá黜羡遗华
- fāng duì方队
- chá chǔ查处
- sè tiān色天
- yōu yuè优越
- jiù shì lùn shì就事论事
- yī hào一号
- jiǎn tǐ简体
- jìng jié qín靖节琴
- cāo zuò tái操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