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uó

民国

拼音mín guó
注音ㄇ一ㄣˊ ㄍㄨㄛˊ

繁体民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民国[ mín guó ]

⒈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引证解释

⒈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何为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厎虏酋 爱新觉罗氏 之命。埽除腥羶,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

国语辞典

民国[ mín guó ]

⒈  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如:「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⒉  中华民国记载年代的方法。以中华民国创建之年为纪元开始,此年为西元一九一二年。

分字解释

※ "民国"的意思解释、民国是什么意思由微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对于还原历史真相,还是对于“钱学森之问”,都不无裨益。

2.广东的当铺在民国初年便已经没落,待到国民党统治后期,由于通货恶性膨胀,货币贬值,当押店也先后关闭停业。

3.近代早期的葡萄牙既是信奉天主教的旧教国,也是最早向海外扩张的欧洲殖民国家。

4.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对于还原历史真相,还是对于“钱学森之问”,都不无裨益。

5.这些都使得民国时期侨校蕴含着许多现代性因素,亦是该时期闽南侨办学校蓬勃发展,并取得良好办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6.这话我是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咱以前还真没听说过哪个公民国家就连打击拐卖这种事都是靠土法炼钢式的全民上阵来搞定的,这回我国反倒是国际先进水平了一把。

7.虽不是一本正经的“文学史”,大致也可以算作一本有点有面的“民国文学史略”。

8.民国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国民弱点,遂倡为无秩序之平等,无界说之自由,谬种流传,人禽莫辨,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袁世凯

9.在各种因素汇合下,这些武装力量没有改造演变为对国内政治纷争保持中立的现代国家军队,反而在私利驱动下,进一步堕落为大小军官争权夺利的工具,成了民国时期政治恶化的主要因素。

10.孙中山先生,戎马一生,他前十次革命均告失败,但他百折不挠,终于在第十一次革命的时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些故事,情节不同,但意义都是一样的,它告诉无们,做事要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