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风度

拼音fēng dù
注音ㄈㄥ ㄉㄨˋ

繁体風度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风度[ fēng dù ]

⒈  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

有风度的人。
风度大方。

demeanor; bearing;

引证解释

⒈  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后汉书·窦融传论》:“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
《宋史·儒林传五·胡安国》:“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士人摇惑,若不自禁。”
魏巍 《挤垮它》:“他浑身上下都很清洁、整齐,保持着军人的习惯和风度。”

⒉  特指美好的举止姿态。

《魏书·穆亮传》:“羆 弟 亮,字 幼辅,初字 老生,早有风度。”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文采同志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

⒊  气概,器量。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道,靡怀异曲。”

⒋  指诗文书画的风致神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唐 末,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 文圭 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
明 方孝孺 《上蜀府启》:“谢公 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山僧惊异。告曰:此 焦山 僧 朗月 之诗,寂去已三十三年矣,其风度语言,与君相似。”

⒌  风吹拂过。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日流闪烁,风度清鏘。”
唐 顾非熊 《出塞即事》诗之一:“河 上月沉鸿雁起,磧中风度犬羊膻。”
唐 慧净 《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尘飞扬雅梵,风度引疏鐘。”

国语辞典

风度[ fēng dù ]

⒈  风采仪态。

《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等传·史臣曰》:「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将风度。」

气宇 仪表

⒉  度量、气度。

如:「虽然输了这场选举,他依然很有风度的向对方道贺。」

分字解释

※ "风度"的意思解释、风度是什么意思由微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爱德华担心如果处理黄蜂将让他失去绅士的风度,因此,他装腔作势,百般推诿,自己不去对付黄蜂,而是要求弗罗拉把爬在勺子上的黄蜂碾死在盘子上。

2.江游沉吟一会,还是贼心不死,苦着脸道:不是我想占便宜,自从见到两位大哥,就觉得两位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心里的景仰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3.每到冬季,我的印象里只有两个字:冷,白。冷,冷的打颤,提醒人们多加衣服,不能只顾风度。白,白的纯净,唯美,白的舒服,白的可爱,独特。

4.稻子长在田里的身姿很好看。细细长长娉婷袅娜,看起来既柔顺又光滑,呈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风度。它们是以站的姿态完成一生的行走,只有风拂来的时候才躬一躬身,然后挺直腰杆。

5.上联:锐气、和气、勇气、豪气、朝气、骨气,正气昂然歌盛世;下联:风采、风尚、风度、风华、风骨、风范,风正帆悬航自远;横批:正风正气文明中华!

6.公瑾是一个风流潇洒,气宇轩昂的美男子;而潘安也是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可与周公瑾媲美。

7.我的妈妈身材高挑,五官端正,瓜子脸,肤色白净,除了眼角比过去多了几条浅浅的鱼尾纹,她仍然显得仪态俊雅,风度翩翩。

8.山光水色的自然美,对人气质神韵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常能使人在风度与不知不觉间印上它们的影子。

9.人们都称赞他风度翩翩,仪态万方,而且为人谦虚,处事的方式很得体,日后有望飞黄腾达。

10.我爱你的温柔贤淑,我爱你的深情呵护,我爱你的明眸美目,我爱你的翩翩风度,我爱你的善良心术,我爱你的青春永驻。712,我要把你深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