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o

道义

拼音dào yì
注音ㄉㄠˋ 一ˋ

繁体道義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道义[ dào yì ]

⒈  道德和正义。

道义上的支持。

morality and justice;

引证解释

⒈  道德义理。

《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唐 李山甫 《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诗:“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
明 冯梦龙 《梦磊记·寓传讹信》:“他与我道义文章非泛有。”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因为山川的阻隔与交通的不便,使他们显着散漫,可是文化的历史与传统的道义把他们拴到一处:他们都是 中国 人,也自傲是 中国 人。”

⒉  阐明义理。

《史记·太史公自序》:“《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⒊  学说和主张的宗旨所在。

唐 裴铏 《传奇·高昱》:“各谈本教道义,理极精微。”

⒋  谓一同修道的义友。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周 家本事俗神,姨舅及道义咸恐是俗神所假,或谓欲染邪气,亟相蹙问。”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亲属道义,齎其上果,要往看之。”
清 黄生 《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

⒌  道德和正义。

明 李贽 《与周贵卿书》:“僕与先公正所谓道义之交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客谢曰:‘我与若夫道义交,不敢为此兽行。’”
沙汀 《困兽记》二五:“这就是没有爱情的结婚的结果啦!一点道义上的保障没有。”

国语辞典

道义[ dào yì ]

⒈  道德和正义。

宋·欧阳修〈朋党论〉:「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分字解释

※ "道义"的意思解释、道义是什么意思由微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未能无欲,欲不行焉之谓大勇,未能无惑,惑不苟解之谓大智。物不苟应,务尽其心之谓大仁。人而不仁,则道义息。

2.记录民生点滴,人间悲欢;采访世间真情,丑恶美善;鞭策罪恶曲直,道义勇担;披露悲苦冤屈,傲骨不弯;记者节,愿天下四处奔波,为民请命的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幸福美满!

3.探视听言动无息之本,可以知性,察视听言动不怠之际,可以会情。视听言动,道义明着,孰知其为此心?视听言动,物欲引取,孰知其为人欲?是故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

4.当然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又不合常理的行为,不论它看来有多么美好,也不足为训。

5.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6.实际上犯罪人逃避刑事追究后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对其无疑也是一种惩罚,这种惩罚包括道义与身心两个方面。

7.这个世界没有公平道义,这个世界弱肉强食。是谁踩在谁的头上嚣张狂笑,是谁踏过谁的躯壳收割了最后的麦苗,是谁抢走了谁嘴里最后的晚餐。这个世界已疯狂,人民都在跳舞举行最后的狂欢。

8.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剥除了道义逻辑的生命力的比赛,不该苛求。要比赛生命力为什么不去找更为雄健的狮子老虎?专门与牛过不去,只因它特别忠厚。余秋雨

9.四位,中原镖局与贵帮一直是河水不犯井水,但那卓天龙却不顾道义,与铁叉帮勾结,拦路劫镖,难道我们要坐以待毙,任他抢掠吗?

10.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