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緌之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基础信息
拼音yīng ruí zhī tú
注音一ㄥ ㄖㄨㄟˊ ㄓ ㄊㄨˊ
繁体纓緌之徒
感情缨緌之徒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上层人士。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日月合壁(意思解释)
- 灯蛾扑火(意思解释)
- 奉命惟谨(意思解释)
- 二百五(意思解释)
- 超俗绝世(意思解释)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释)
- 疑邻盗斧(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释)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解释)
- 专心一志(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恶醉强酒(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聪明才智(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地丑德齐(意思解释)
- 千家万户(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意思解释)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昏聩无能(意思解释)
- 脸黄肌瘦(意思解释)
- 挥戈反日(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苦尽甘来 |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
高屋建瓴 |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直捣黄龙 |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捣:捣毁;黄龙:黄龙府;金人腹地。现泛指敌人腹地。 |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时不我待 |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
空话连篇 | 连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怜香惜玉 | 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
经国之才 |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
意惹情牵 |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
母夜叉 | 比喻凶悍的妇女。 |
始终一贯 | 自始至终都一样。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黯然神伤 |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
入文出武 |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报雠雪恨 |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