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来土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例子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基础信息
拼音shuǐ lái tǔ yǎn
注音ㄕㄨㄟˇ ㄌㄞˊ ㄊㄨˇ 一ㄢˇ
繁体水來土掩
感情水来土掩是褒义词。
用法紧缩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辨形“掩”,不能写作“淹”。
近义词针锋相对
英语attempt to stop any onslaught(when water comes,it will be covered with soil)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逆道乱常(意思解释)
- 响答影随(意思解释)
- 林下风致(意思解释)
- 犬马恋主(意思解释)
- 箪瓢屡空(意思解释)
- 鹤立鸡群(意思解释)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释)
- 不分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主忧臣劳(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捞一把(意思解释)
- 敲诈勒索(意思解释)
- 安眉带眼(意思解释)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释)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释)
- 黄耳传书(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无所畏惧(意思解释)
- 光怪陆离(意思解释)
- 挥戈反日(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天经地义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催人泪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众喣山动 |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
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鼻青脸肿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胆寒发竖 | 形容恐怖之极。 |
纷乱如麻 |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骨肉之亲 |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 |
拔茅连茹 | 茅:白茅,一种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战不旋踵 | 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