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词典a>成语词典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故事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成语故事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拼音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基本解释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出处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暂未找到成语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地地道道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纵横开合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胸有成竹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扬幡擂鼓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昂首挺胸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举善荐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自食其果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