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的成语故事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基本解释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出处宋 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登堂入室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直率,喜欢弹瑟,不爱读书,孔子开导他,他决定认真读书与弹瑟。他弹瑟的声音充满杀气,孔子给予纠正并表扬他:“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已经有一定成就,但没到最高境界。”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登堂入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万众一心 |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
| 来去无踪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 为民请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
| 无妄之灾 | 《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
| 严阵以待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
| 锲而不舍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 天之骄子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 广阔天地 | 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 止沸益薪 | 明·李贽《为黄安二上人书》之三:“对高洁人谈高洁,已为止沸益薪,况高洁十倍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