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保夕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āo bù bǎo xī
基本解释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朝不保夕的典故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朝不保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积不相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自暴自弃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
自怨自艾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
患难与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
回光反照 |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意气风发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炙手可热 |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
笃近举远 |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
动荡不定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