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成语故事

拼音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
基本解释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命根子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9章:“宝生在他们老公母俩心上,真像命根子,宝贝疙瘩。” |
| 鬼哭神嚎 |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
| 迟疑不决 |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
| 经邦论道 | 《隋书 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
| 背腹受敌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
| 户限为穿 |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
| 当机立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 视微知着 | |
| 来踪去迹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