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让贤路的成语故事


避让贤路

拼音bì ràng xián lù

基本解释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暂未找到成语避让贤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避让贤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及时应令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多谋善虑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前瞻后顾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杀鸡取卵 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