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的成语故事


标新立异

拼音biāo xīn lì yì

基本解释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标新立异的典故

东晋时期,佛教学者支道林结交王羲之、谢安等名士。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玄理,研究《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写的一部哲学经典著作。晋代的向秀和其后的郭象两人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是这本书最深奥难懂的地方。当时,许多名士都曾深入研究这篇文章标新立异的意思,但都不能超出郭象和向秀的见解。支道林曾经在白马寺和冯太常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时,他提出了一种比郭象和向秀的见解更为全新的看法,也与当时众多名士的观点迥然不同。支道林的这些见解都是众多名士苦苦思索而不能够想明白的。后来,人们在解释《逍遥游》时也就借鉴了支道林的这些观点。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标新立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说雨谈云 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之死靡二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度己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