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寡言的成语故事


沉默寡言

拼音chén mò guǎ yán

基本解释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沉默寡言的典故

唐朝时期,长安人梁崇义投奔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来瑱,跟随他到襄阳。他在军中沉默寡言,人们认为他沉稳,逐渐升迁到偏将地位。来瑱被诬陷后,群龙无首,大家推举他为首领,不久朝廷正式封他为节度使。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沉默寡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初生之犊不畏虎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说东道西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旦夕之间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掉舌鼓唇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陈言务去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安于现状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苦口之药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