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的成语故事

拼音wù jí bì fǎn
基本解释极:尽头;反:转向反面。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宋 朱熹《近思录》引宋 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物极必反的典故
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后来成为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中宗年幼,她自己临朝听政。中宗逐渐长大可以处理国家大事,武后不肯放权。大臣苏安桓上一篇奏疏让她归政于中宗,提醒她注意物极必反、器满则盈。武则天没有采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物极必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初出茅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
| 用智铺谋 | 明·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韩元帅率领军卒,驱将校用智铺谋。” |
| 一塌糊涂 |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
| 笃近举远 |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 照葫芦画瓢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 争先恐后 |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
| 不翼而飞 |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