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的成语故事


忙里偷闲

拼音máng lǐ tōu xián

基本解释偷:抽出;闲:空闲。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

出处宋 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暂未找到成语忙里偷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忙里偷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堂堂一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信以为真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心旷神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