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钟掩耳的成语故事


盗钟掩耳

拼音dào zhōng yǎn ěr

基本解释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盗钟掩耳的典故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盗钟掩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梦幻泡影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发综指示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逸游自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动荡不定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自食其果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连珠炮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本末倒置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