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进退的成语故事


不知进退

拼音bù zhī jìn tuì

基本解释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出处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暂未找到成语不知进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知进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体恤入微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付之一炬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动荡不定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遗世绝俗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美人迟暮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古往今来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各行其是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