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基本解释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出处《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藏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十面埋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阿谀奉承 |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为隋臣,不能匡救君恶,致被逆贼所弑,不能报仇,而事别主,何面目立于世乎?” |
莫衷一是 |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超俗绝世 | 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
高屋建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价值连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拭目以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
慌里慌张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一场空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