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犹斗的成语故事


困兽犹斗

拼音kùn shòu yóu dòu

基本解释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困兽犹斗的典故

春秋时,晋国发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郑国,可是晚到了一步,郑国已投降了楚军。这时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可副帅反对,最后由于意见不一致,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

晋景公得到这一消息,很是气愤。晋军将领回国后,晋景公立即叫人把败军将领带上殿来,大声斥责,追究责任。那些将领见国君大发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声,过了一会,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帅,这次大败应负有责任,就跪前一步说:“末将罪该万死,现请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卫兵来捆绑荀林父。这时,大夫士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大获全胜,晋国举国欢腾,但文公面无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问文公:‘既然击败了强敌,为何反而愁闷?’文公说:‘这次战斗,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原则,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中军主帅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动,无法挽回败局,只得收兵。但楚军虽败,主帅子玉尚在,哪里可以松口气啊!困兽犹斗,更何况子玉是一国的宰相呢?我们又有什么可高兴的,他是要来报仇的!’直到后来楚王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楚王杀子玉,是帮了我们晋国的忙。如果说楚国被先王打败是一次失败,那么,杀掉子玉是再次失败。现在您要杀掉林荀父……”

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恍然大悟,笑着说:“大夫别说了,我懂了,我杀了荀林父,岂不是帮了楚国的忙?这样,我们不是也将一败再败了吗?”

于是,景公当场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将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困兽犹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因材施教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逆道乱常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体恤入微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以小见大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势力之交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纵横开合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诛求无度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兢兢战战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