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的成语故事

拼音yǔ hǔ móu pí
基本解释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
出处《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与虎谋皮的典故
周朝时,有个人爱胡思乱想。
有一次,他想得到一件狐皮袍子。于是他进城去店铺挑选。店里货色不少,可是价格昂贵。他垂头丧气地离开店铺,因为他拿不出这许多钱。忽然,他突发奇想,连忙出城直奔山林。他找到了狐狸,求狐狸送他一张狐皮。狐狸听后拔腿就逃,带着全家藏进深山。这个呆子不死心,又去捉羊讨肉吃。羊立刻大呼小叫,领着羊群躲到山坳去了。结果,这个呆子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成语“与虎谋皮”由“与狐谋皮”演化而来。比喻向坏人索取,枉费心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与虎谋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难言之隐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 反哺之私 |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
| 见多识广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 七搭八扯 | |
| 歇斯底里 |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
| 诛求无度 |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
| 绳锯木断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 材轻德薄 |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
| 目不忍见 |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