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的成语故事

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
基本解释咄咄:表示惊讶的声音。使人惊讶的怪事。形容事情不合情理;叫人不能理解。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怪事的典故
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咄咄怪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 经文纬武 |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 
| 畏缩不前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 天涯海角 |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 
| 臭名远扬 |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 谦受益,满招损 |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 
| 兵荒马乱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 抛砖引玉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