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慨的成语故事


同仇敌慨

拼音tóng chóu dí kǎi

基本解释见“同仇敌忾”。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暂未找到成语同仇敌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仇敌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支支吾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坚强不屈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扫地出门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如臂使指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晓以大义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活蹦乱跳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万无一失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