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倒悬的成语故事


解民倒悬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基本解释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解民倒悬的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孙丑向孟子咨询治国之道,希望他到齐国当政,或许功绩会超过管仲与晏子。孟子分析了齐国的形势,希望齐王能够推行仁政,让饱受战乱的人们修养生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人们觉得仁政就像把他们从倒悬中解脱一样高兴。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解民倒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论黄数白 明·丘濬《投笔记·投笔空回》:“笑弩骀言不逊,论黄数白不堪听。”
存而不议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饿虎吞羊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不卑不亢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识字知书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