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上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例子孙犁《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中国古代散文名作,读之无不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基础信息
拼音lǎng lǎng shàng kǒu
注音ㄌㄤˇ ㄌㄤˇ ㄕㄤˋ ㄎㄡˇ
感情朗朗上口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定语;用于诗文等。
近义词琅琅上口
反义词佶屈聱牙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挑三拣四(意思解释)
 - 混世魔王(意思解释)
 - 帮倒忙(意思解释)
 - 隔靴搔痒(意思解释)
 - 势力之交(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己溺己饥(意思解释)
 - 弟子孩儿(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赴汤蹈火(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手不释书(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竹篮打水一场空(意思解释)
 - 昏聩无能(意思解释)
 - 闭门读书(意思解释)
 - 服气吞露(意思解释)
 - 迷迷糊糊(意思解释)
 - 牛星织女(意思解释)
 - 遥遥无期(意思解释)
 - 进退维谷(意思解释)
 - 翼翼飞鸾(意思解释)
 - 变态百出(意思解释)
 - 举措不当(意思解释)
 - 一网打尽(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 假公济私 | 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 
| 前瞻后顾 |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 
| 当仁不让 |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 
| 乐道好古 |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 抛砖引玉 |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 
| 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 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 时不我待 |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 学而优则仕 |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