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亭亭玉立 |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立竿见影 |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见功效。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故态复萌 |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金蝉脱壳 |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
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泣不成声 |
泣:低声哭。哭得噎住了;连声音也发不出来。形容极度悲伤。 |
音容如在 |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一时无两 |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